安然与宝恩
- Zongzi
- Oct 5, 2023
- 6 min read
(写于2023年3月)
在香港的时候久违地逛了中文书店,无意中看到最近在台湾出版的新书,叫《安然与宝恩》。是我从来没读过的作家地新小说,但翻开看了几页觉得特别容易读下去,就买了。然后这本厚厚的小说跟着我到了大阪,京都,金泽,东京,最后回到了伦敦。回伦敦的第二天要去美国大使馆签证,在长长的签证队伍中,我把这本小说读完了。
故事中安然和宝恩的人生让我觉得好亲切,亲切到好像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那就会是我的一生。虽然没有像他们一样成长在一个不受重视的家庭里,但在白人主导的环境里生活了那么多年,也慢慢学会了察言观色,什么时候能说话什么时候要保持沉默,尽管也会去争取自己应得的,但也学会了什么时候乖乖闭嘴扮演他们眼中亚洲女生应该的模样,安静,沉默,顺从,至少在表面上要和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处得很好。看到安然和宝恩进入社会,那时他们都是亮闪闪的,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期待。安然回忆到自己的25岁是她人生最美好的一年,那时她进入了一家不错的让父母引以为豪的公司,也有了份不错的薪水,身边也有追求她的人,人生的一切美好好像就要徐徐展开。那时她和宝恩都不会想到,他们会在认识的17年间一次次错过彼此,她会经历结婚,离婚,生出成长缓慢的孩子,离职,求职,兼职,成为单亲妈妈,经历上司自杀,卷入没有根据的丑闻。在人生的某一年,书里写道,安然逐渐接受自己和年轻的自己渐行渐远,她接受自己生活的普通,平庸甚至不幸。
“这一天郑安然很累,几年来,离婚,离职,兼职,陪孩子上课,那些看似毅然决然的决定,都不是那么毅然决然。曾经她以为这些只是暂时的决定,一旦过了关卡,挑战成功,她就得以回去原来的人生,直到她终于看清其中的艰难,她是一根傍在窗边的蜡烛,每点上一次火,就会迎上窗口的风。这世上,也有几棵在春天长不出新叶子的树,她不再对未来寄托任何期望,也不再奢望变得美丽、事业有成、获得爱情、幸福无虑这类的事情,现实令她忘了过去年轻时,光亮热闹的世界。
那个世界无情抛弃了她,和许多像她一样,生出带有缺陷孩子的妈妈。”
这些毅然决然的决定,自以为跨过就能够回到原来人生轨道的关卡,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光亮热闹的世界和光鲜亮丽的人生,好像都在我的身上慢慢展开。来伦敦的这大半年经历了很多,一开始充满期待想在伦敦扎根下来,在职场上受到重用,但到了伦敦以后好像什么都不顺:租的房子比想象中的要小很多,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所有的家具塞进小小的公寓里,新的公寓楼没有门卫,也没有垃圾室,只有外面几个简陋的垃圾桶,可回收垃圾一周收一次,周日晚上前要用指定的塑料袋装好搬到路边(因此特别想念以前住在纽约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随时扔垃圾);职场上我从之前野心满满的三年级被降到了一年级,因为对英国和欧洲这里的法律不太熟悉,之前在纽约积累的经验也不完全适用,公司的文化也变得很不一样,即使我费尽力气去适应但仍然得不到认可,于是在一次次尝试和灰心之后决定应该换一个环境,然后开始投简历,面试,开始准备再一次越洋搬家和从零开始,希望在新的职场可以有更好的运气;仍然没有适应英国的天气,冬令时的时候太阳准时三点半下山,天空永远是灰蒙蒙的,偶尔有蓝天白云的好天气大家都激动地往外跑,而很多时候阳光也是转瞬即逝。有时候会不断回想来到伦敦的这个决定,上次在香港和好久没见面的朋友见面,她从纽约搬到了香港,而我搬到了伦敦,我们都调侃搬离纽约是个失败的尝试,虽然是笑着这么说但心里不免带点苦涩。
小说里写道,安然有了孩子之后,像这个世界上无数个生出有缺陷孩子的妈妈一样,被那个曾经的时间抛弃了。而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像无数个没有摇上H1B或者说没有顺利搭早班车拿到绿卡的人一样,被曾经熟悉的生活抛弃了。
安然和宝恩的大半辈子,从小时候到大学,再到他们意气风发进入职场,在公司里跌打滚爬,再后来经历婚姻,生子,离婚,搬家,离职,兼职,从光鲜亮丽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到疲惫不堪的中年人,两个人兜兜转转那么多年在书的最后还是回到了彼此身边,这大概是作者给我们的皆大欢喜的结局。看他们的人生,从大学毕业到步入中年的这十年,也想到自己从大学毕业,又去读书,毕业之后进入职场到现在,其实也不过短短的三年,但已经觉得心里和脸上长满了皱纹。无意中看到四年前在札幌上语言学校的照片,都会觉得那个我离现在太过遥远。那个时候还想去旅游,学语言,看书,发呆,到一个新的地方喜欢去找那里好喝的咖啡和好吃的甜品,即使生活中有让人焦虑的地方也都足够遥远,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面试找工作,都是在经济好的时候只要好好努力都能完成的事情。进入成年人的世界一切却是恰恰相反:太多的事情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外,好像不如意才是人生的常态。想起来会有些难过:小的时候看到那些碌碌无为满嘴牢骚的成年人,觉得自己长大以后一定会和他们不一样。但快要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和曾经讨厌的大人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还是有一些在生活中让人心动的事情,比如这次时隔四年回亚洲,原本最期待的是去日本,但没想到在香港度过的48小时才最让人心动。离开伦敦的时候还是冬令时,我们裹着厚厚的棉袄,到香港的时候虽然已经是晚上但走到室外仍感觉一阵暖风扑鼻而来,可以舒服的穿短袖也不觉得冷,可以用普通话点餐买东西,随时随地可以买到好喝的港式奶茶(麦当劳的早餐也有正宗的奶茶),晚上经过路边的公园,看到有年轻人在橘色的路灯下打篮球,也看到下班坐在长椅上喝啤酒聊天的年轻白领,香港的一切都让我感到熟悉和亲切。
最近在读村上春树最新的小说,里面写道主人公决定辞职离开工作很久的职场,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恰恰相反,工作简单轻松)而是在某一刻,他发现所在的现实和自己并不合拍,就像是这个场所的空气和自己的呼吸器不搭一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也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存在—只是构成这个社会的若干系统当中的一个小小的可以被替换的齿轮。但在工作之外,我们却又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存在:我们是某个人的伴侣,儿女,父母,没有两个人会是完全相同的存在,我们承载着不同的喜怒哀乐,情感和回忆,在这个地球上度过短短几十年的春夏秋冬。我想我们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光亮热闹的世界的一部分,事业有成,生活稳定殷实,觉得生活是有盼头的,一切都是向上走的。但在成为大人之后,才发现人生会前进,会停止,偶尔也会后退,也会觉得长久在一个地方搁浅,会有很顺的时候,也会有低谷期。而我们从曾经以为的光线热闹的世界,也许其实并不那么美好,在风平浪静之下其实暗流涌动,而我们认为的低谷期,也并非只有坏事发生。生活就是这样,好好坏坏,起起伏伏,有很顺的时候,也有很难度过的时光。大概现在的我们处在这样一段艰难的时光里—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咬咬牙,深吸一口气,困难总是会过去的,有时候也许只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从苦寒的伦敦到路边长满榕树的香港,让人长舒一口气)


(半山腰的星巴克)

(好喝的港式奶茶)

(因为倒时差一大早去吃了麦当劳)

(香港的傍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