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淅淅沥沥下了两天的雨,九月末的周末就这样过去了,仔细想想,2023年9月算是我30岁生日前的最后一个九月,这个夏天也是三十岁前最后的夏天,人生的三分之一就要这样画上一个段落。哇,30岁,感觉曾经离我遥不可及的年龄,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到来了。高三的时候看《我可能不会爱你》,剧里的程又青刚满30岁,已经开始列举一条一条的初老症状。对于即将要跨入20岁的我来说,举例描写的30岁特别遥远,但脑海里有依稀对于30岁自己的幻想。比如住在一间小小温馨的公寓,在偌大的城市里有个自己的小窝,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我会比19岁的自己更自由,更知道自己要什么,做着一份不一定光鲜亮丽但热爱的工作,生活里不再有成绩排名的追赶,会更从容地度过每一天。
那时看《蓝色大门》,看电影的最后稚嫩的桂纶镁和陈柏霖穿着校服感叹一个夏天无所事事就这么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做,但总会留下点什么,留下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大人。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度过了人生的29个夏天,这29个夏天给我留下了什么呢。除去幼儿园的暑假成天呆在体操房里练体操,初高中东奔西跑上补习班,和大学之后实习的时间,这些夏天留给我的时间其实并不长,而它们,又带给了我什么呢。以前在暑假开始的时候都雄心满满,想要好好利用暑假做些什么。比如提前完成暑假作业,最好八周的作业量一周内都能完成,剩下的时间都能自己安排;又比如要读完多少本书,每天背多少个单词;到大学之后拼命找实习,生怕自己比同龄人慢一拍。扳手指头算算,我上学之后好像就没有几个可以无所事事的暑假,比如说每天睡到自然醒,穿着睡衣呆在空调房里度过一天,可以放肆地看电视,追剧,上网,吃完晚饭去小区里遛弯,到公园里疯跑撒野,夜幕降临以后去院子里捉萤火虫,玩到多晚都可以,不用为第二天早起焦虑,就这样度过一个无所事事的夏天。
虽然没有完整地度过这样一个无所事事的夏天,但这29个夏天中也有近似无所事事的时刻。高三的暑假去了台湾,大三的暑假去了东京,研究生的暑假去了札幌,或者是过去的这个夏天在伦敦度过的一段无所事事(但仍在忙于搬家)的时光。到30岁的前夕,也经过了人生应该经过的阶段,现在的感觉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按部就班地行驶了30年,突然到达了一片旷野,人生不再有既定的轨道,驶往哪里都可以。可以按照原来既定的轨道继续向前,拿永居,买房子,养小孩,在一块逐渐熟悉的土地上安定下来,和那里的人产生深刻稳定亲密的联系,把人生的一切保护网都建立起来以后,再去旷野上探索。也有人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去旷野上探索,即使事先不知道答案,也愿意去闯一闯。在学校被教育要听老师的话,要勤勉,努力,自觉,进入社会以后被教育要高效完成手上的工作,要在公司这个巨大的团体里知道自己的位置,要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待同事要亲切友好,但不会有人清楚地告诉我,在人生的旷野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些选择没有对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在30岁这个好像同龄人都安定下来或者在安定下来的路上的年龄,我却感觉到巨大的迷茫。就好像花了巨大的精力把一样一样的食材都准备好之后,面对即将要下锅琳琅满目的食材,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菜。
前30年的人生,我一直在追赶些什么。从好成绩到好工作,从做好学生到做好员工,手上像是拿着鞭子总在催促自己,快向前跑呀,千万别落下,别掉队,要让父母和老师骄傲,别让上司操心,要自觉勤勉,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最好是可以超额完成。但留给自己内心的空间却越来越少。过去两个月我刚开始新的工作,在那之前经历了离职,面试找新工作,跨国打包搬家,在纽约找新的公寓,买家居用品把新家一点点安置起来,再次适应从二人世界回到单身生活。在纽约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的时候我又飞回了一次伦敦,过去的两三个月里我像是在一个人走独木桥,而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只希望自己走快一点,再快一点,可以无缝衔接地适应纽约,单身生活,新的工作环境和肩上慢慢变多的工作职责,却忘了自己的内心已经焦灼了太久,我早该停下来歇一歇。
其实仔细想一想,除了我自己又有谁在催我呢。一直以来我都习惯了对自己高要求,稍有怠慢就会苛责自己,虽然是认真完成了别人要求我做完的事情,但也因此失去了人生本该拥有的乐趣。就这样慌慌张张地度过了人生的前30年,好希望从今以后,可以更放松一点,不要再催促自己,也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什么事情做到60分及格就好,累了就容许自己休息,困了就早点睡觉,觉得勉强自己的时候就停下来歇一歇,也允许自己偶尔散漫,偶尔偷懒,偶尔犯错,不要因为太过执着于手头要完成的事情,而忘记抬头看看生活的小美好。毕竟工作是做不完的,生活是自己的。
去年在伦敦过了29岁生日,那时候我在想,明年自己就要30岁了,自己的生日会在哪里过呢。那时候正处于对伦敦逐渐失望的至暗时刻,情绪和逐渐变坏的天气一样跌到谷底。一年之后如愿以偿回到了纽约,甚至比我预期的还要早一点,但代价是一个人回来,又过上了熟悉的单身生活,也回归了异地恋。刚回来纽约的一个周末迫不及待地去电影院一个人看了上映的《过往人生》,几周以后又回到同一家电影院看了第二遍。这场电影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伦敦的时候就看过预告片,看到熟悉的纽约地铁,从JFK开往曼哈顿时看到的天际线,东村的街景,女主的经历让我想到自己离开家乡的那么多年,里面的音乐和画面让人怀旧又感伤。我在阔别纽约将近一年之后回到纽约看了这部电影,而片中的女主也是兜兜转转在纽约扎根,她和旧时的青梅竹马重逢,而我又刚刚经历分别开始了异地恋。
电影里的很多对话让我深思,比如男主问女主,如果当年我来纽约来找你会怎么样,如果你来首尔会怎么样,如果你没有离开韩国会怎么样。记得刚刚出国的那段时光我也常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出国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一起留在南京会怎么样,我们是不是会更开心自由,会和自己的过去有着更加深刻稳固的关系,和儿时的玩伴也仍然保持紧密的联系,周末可以约到人逛街,吃饭,唱K,偶尔还有家庭聚餐和同学聚会,那是一个在平行世界里光鲜亮丽,热闹非凡的世界,它现在离我很远。
高三的那年和好友一起看了《失恋33天》,那时她刚好失恋,我陪她看悲伤的电影,一起难过,没想到这部电影在今后的每一年我都会重温几遍。一个人在国外孤单的时候,生活充满不安定的时候,觉得自己在陌生的国度颠沛流离的时候,都会打开《失恋33天》看看里面的黄小仙和王小贱,看看北京的熙熙攘攘,看他们和同事热热闹闹地相处,看他们怒怼学台湾腔讲话的客户。大学的时候《后来的我们》上映了,也成了我每年必看几遍的怀旧片,比如说写这篇日志的现在,和无数个像现在一样觉得有些孤独脆弱的时刻,像是在寒冬一样,要通过这样的片子和回忆来温暖自己。
我30岁了,比18岁离开家乡的我,长大了一些,成熟了一些,也沧桑了一些。生命中出现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离开,算算和初中同学已经有15年没有联系了,而今年和明年,曾经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打打闹闹的我们,竟然都要步入30岁了。大家散落在世界各地,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曾经度过的岁月也早已是回忆的一部分,有很多我都遗忘了,但偶尔想起来的片段仍会让我觉得温暖。我就这样度过了在地球上的30年,今后的30年会怎样呢,虽然谈不上充满期待,但我想认真度过每一天,可以为未来回看这个时候的我创造温暖的回忆,就像现在的我回想以前一样。
(30岁前最后的一个夏天,分别在伦敦,南京,纽约度过)
Comments